10月27日,以“读懂中华文明,携手促进世界现代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提供全平台学术支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吉炳轩,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等领导出席。柬埔寨国会第二副主席旺肃,埃及前总理沙拉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丹麦汉学家曹伯义等来自60个国家的政要、汉学家、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文化界人士等200余人现场参会。
吉炳轩表示,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世界汉学和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此次举办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就是为了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我们要携手共逐发展之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作贡献;共筑安全之基,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贡献;共聚文明之光,为人类文化传承创新作贡献;共架民心之桥,为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作贡献。中方愿同国际民间社会和世界汉学家一道,不断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刘建超表示,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正义之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中华文明具有以和为贵的历史基因、兼收并蓄的宽广胸襟、立己达人的价值理念、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崇尚和追求持久和平、开放包容、普惠繁荣、公正合理的现代化。我们愿同各国汉学家加强交流对话,共同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和世界汉学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铺就开放包容的新底色、开创交相辉映的新气象。
周祖翼表示,福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对外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时,殷切希望我们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为赓续繁荣八闽文化注入了强劲动力。福建将以此次世界汉学家大会为契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搭建合作交流的桥梁、文化传播的桥梁、友谊沟通的桥梁,推动汉学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走深走实,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共同谱写世界多彩文明新篇章。欢迎大家多来福建走走看看,感受福建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与会外宾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表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和世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旺肃表示,中华文明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民同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也为建设一个团结、现代化的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沙拉夫表示,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必须通过重大变革来拯救人类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所蕴含的信任、和平、发展等价值观为此提供了重要指引。马克林表示,文化在对外交往中有着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决定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努力追求一个多极世界,并倡导和平合作。曹伯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列重大倡议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等价值理念,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繁荣。
开幕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为汉语成语大赛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致辞。段鹏校长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大学,建校60余年来,已为世界上1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30万名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国际校友和杰出汉学家,学校高度重视汉学家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将继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持续办好世界汉学家大会等国际间汉学学术活动,打造汉学和中国学高端智库,推动形成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稳定的学术交流模式,充分利用海外汉学家资源促进多层次文明对话,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主题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由我校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精心准备、九位新汉学博士和留学生代表共同演绎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悟空与青年汉学家的神奇体验”“跨越时空的智慧——成语里的中国与世界”“丝路联通世界文明 汉学汇聚青年力量”等精彩节目,生动体现了古今中外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
与会人员围绕“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汉学家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汉学家的思考”“融通中外文明,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汉学家的智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汉学家们表示,面对动荡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交流对话尤为重要。作为汉学家,愿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联部副部长陆慷主持开幕式,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等出席。
开幕式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和中联部部长刘建超、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福建省省长赵龙、中联部副部长陆慷、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等领导集体会见世界汉学家理事会五大洲参会汉学家代表马克林(澳大利亚)、曹伯义(丹麦)、阿齐兹(埃及)、莉莉亚娜(墨西哥)、黄金泉(印度尼西亚),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开幕式后,段鹏校长、徐宝锋院长陪同吉炳轩副委员长观看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系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汇报了我校在汉学与中国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思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平台。世界汉学中心定于2024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隆重举办“世界汉学与中国学文明交流互鉴学术月(世界汉学月)”系列活动。10月30日,北京论坛将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举行。
活动期间,世界汉学中心将在北京、福建、上海、台州以及保加利亚等地,集中举办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世界汉学的区域发展与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全球《论语》诠译文化史研讨会等一系列高质量、重量级学术会议,邀请海外知名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经济学家及海外文化人士、政要、知华友华人士等百余名学界、业界精英参会。
与会嘉宾将分别围绕各会议核心主题展开积极交流与研讨,在历史接榫未来的多维格局中,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新路径,深化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立场,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携手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
汉学家置身于两种知识文明之间的学术背景和身份多元性,天然赋予了他们肩负文明对话、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双重文化使命。2023年7月3-4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承办、世界汉学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成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信中特别提到“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为学术主旨,成功吸引了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汉学家及众多国际嘉宾参与,围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这一主题平等对话、交流会通、激荡思想、凝聚共识。各国学者在精彩的发言互动中展现出多元多样文化的多姿多彩,一同诠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不同文明,共同构建平等尊重、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
自2023年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圆满落幕以来,世界汉学中心在世界汉学家大会交流机制框架下,持续开展平等、深入的对外学术交流,依次开展了“巴尔干地区汉学大会”“南亚地区汉学家大会”“北非地区汉学家大会”“美国汉学家大会”“拉美汉学家大会”,逐渐确立其在推动全球文明对话、深化国际间文化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目前,作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机构和综合性高端智库,世界汉学中心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涵盖历史、文学、哲学、宗教、教育、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几乎所有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学科研究领域。
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召开期间,来自五十余国的近百位汉学家将再次齐聚一堂,以“读懂中华文明,携手推进世界现代化”主题,通过“汉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汉学与中国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汉学家与中华典籍外译”“汉学与传统中国”“汉学与当代中国”等不同分议题,展开多元、平等的对话,切入现实问题以照见世界和平发展,介入现实对话以关怀人类未来命运,以学术实践探索中华文化传播有效路径的无限可能,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站在人类文明互鉴的高度,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阐述、解读中国思想、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让世界用更加多元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中国。
本次世界汉学家大会以凭借多学科、多角度的学术对话推动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的再发现、新诠释为准则,注重在互通互动中实现不同学术话语真正的对话与融合,进而推进世界汉学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与此同时,旨在以汉学国际传播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推动彰显时代精神的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